转型发展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新闻

【转型发展进行时】之九:成果导向:一份本科培养方案的回溯式设计

作者:钟伟平 袁胜元 刘培蕾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 编辑:钟伟平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7-03-13

【编者按】2017年是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学校转型发展进入“攻坚期”,深化转型、攻坚提升的任务越来越重,“抓内涵、补短板、亮特色、提质量”成为当下转型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凝练特色经验,明晰发展思路,《转型发展进行时》专栏2017年继续面向校内各单位征集稿件及线索。请各单位立足我校及本单位实际,围绕专业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科研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问题梳理、提炼在加快转型,内涵提升、创新引领、特色培育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新成果等。

今天推出的是该专栏2017年首篇文章,聚焦我校2016级本科生培养方案制订的全过程,并对其作全面解读。

 

成果导向:一份本科培养方案的回溯式设计

 

2012年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整整完成了一个周期。

2012年以来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可以说在这个时间区间内对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本科教学过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如今转型进入“深水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学校新的起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诉求。如何制订一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契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便成为我校2016级本科生培养方案制订的逻辑起点。

 

“先搞清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016年初,学校教务部门开始着手修订原有的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更加具象、明晰地在一份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得以阐释?学生通过四年学习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及水平才能称得上“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和我们的预期之间是否吻合?我们的培养路径和预期目标是否指向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这一系列问题始终萦绕在培养方案制定者们的脑海中。

 

13E74

学校多次召开培养方案制订讨论会、交流会

 

“经过多次讨论,我们明确地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方案的制定中,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逻辑原点。”黄怡俐副院长说。

OBE(成果导向)是英美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育成果与‘反向设计’,以最终目标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是审核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这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反思、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务处处长周颖杰说。

为了能清晰定义“目标”,2016年学校以“转型发展项目”的形式开展了所有专业的社会调研,深度接触行业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校内师生及国内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评价和要求,审视过去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认真考量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成果导向的逆向设计理念可以让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黄怡俐副院长说。

 

“让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并兼容学生个性化成长”

 

按照成果导向的思路,确定了培养目标,接下来就要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毕业要求,再让毕业要求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

“学生教育成果的达成对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之间科学支撑结构的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果达成最终要落脚到课程层面,所以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必须体现出在实现毕业要求上的功用。”教务处副处长袁胜元说。

因此新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模块,构建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支撑关系。

“通过构建这一矩阵,各专业深入梳理了培养方案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和课程体系内部的逻辑结构,深刻理解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方式与路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各专业要充分考虑其个性特点。”法政学院院长崔秀花说。

在培养方案的具体制订中,各学院都“亮”出了的自己的特色。电气(机电)工程学院充分考虑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需求和地方产业对接,以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为纽带,开设了面向地方产业和行业企业的课程,进一步凸显了课程的专业性和服务性。

 

“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示意图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在测绘工程、风景园林专业就设置了更加贴近区域需求的系列化模块课程,并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优化;文学与传媒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特别突出了文化传承方面的课程设置等等。

除了逻辑构建以外,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中还提出鼓励分类培养的原则,要求培养方案能够兼容学生个性发展所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弹性化支持。

化学化工学院、新材料与能源的分类培养即是很好的尝试。就化学化工学院来说,他们确定了就业/创业类和继续深造类人才分类标准,工程实验班学生采取产-学-顶-就的“3+1”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学生采取产-学-研-深的“3+X”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相应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将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显性表达”

 

在“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下,“重视实践,强化能力”成为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有一个单独的模块,即“专业核心能力及实现途径”,要求各专业凝练本专业的专业能力或技能,并明确该能力或技能达成的关键支撑课程和关键实践环节,确保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成长的目标明确。

“核心能力是要能刺破一些东西的,能够在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时,我是有看门绝技的,核心能力应当形成体现许昌学院专业特色的几个锐点。”浙江传媒学院姚争副校长非常认同该模块的设置。

通过深入论证,部分专业转变了认识,如市场营销专业根据我校定位和服务面向情况,确定了市场调研、产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四大核心能力,并设计了以“营销应用能力达标训练”为主线的集中性实践环节体系,让地方企业案例和真实营销任务进入课堂,通过营销大赛、挑战杯、销售实践、创业业绩、参与项目等方式完成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考核。

商务英语专业则结合河南省及许昌周边区域商情和人才需求状况,经过大量分析和调查,以构筑学生的语言能力+商务能力为中心,确定了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成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核心能力体系。等等。

 

“要培养学生的通识工程素养”

 

除了专业核心能力,学校从2015年开始,就在方案中将“工程素养”作为一种通识素养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展教育,全校学生按照“221+x”模式开展工程实训。工科、理科及其他专业学生要进入工程技术中心实训2周、2周、1周,x是指面向全校开设的创新性任选课程或相关工科专业进一步提高的专业实训课程。

 

学生在工程技术中心实训

 

“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差异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心理状况,我们围绕‘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可行性、趣味性’设计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将实训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联系本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达到知识、操作、思维水平的同步提高。”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殷志峰说。

 

本次方案的修订经历了顶层设计、专业调研、专家论证、审核完善的过程,历经10多次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审议稿。方案制订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并对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形成审议稿后,我校又邀请2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往届毕业生,会同学校中层领导、师生代表,举行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审专家论证会,请专家“把脉问诊”。

 

            

学校召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审专家论证会

 

总之,这是一次着力整体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探索,这种“回溯设计、逻辑构建、兼容个性、通识拓展”的方案设计也为深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了新的路径。 

 

 

许昌学院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许昌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