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心、快捷的反应力和行动力,处理好各种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为维护社会和学校的安定团结、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特制定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控制事态,努力将事态消除于萌芽,控制于校内。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把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学校正常秩序。
三、工作原则
(一)快速反应,及时上报。一旦发现在校园内出现安全类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以及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要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在第一时间内立即汇报。
(二)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应急小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本部门的力量,完成好有关任务。
(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遵循“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实施。
(四)预防为主,及时控制。一是平时加强预防和防范措施,二是抓苗头,早控制。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防止事端扩大蔓延。
(五)系统联动,协调协作。校园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若是在本部门属地管理范围内,部门负责人要立即主动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即使不在本部门属地管理范围,也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协作,积极配合做好本职工作。
(六)依法办事,区别对待。对发生在属地管理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在现场处理时,要弄清情况,区别对待处理。若是因境内外敌对势力或社会上闲杂人员等闹事引起的,要通过学校向国家安全、保卫、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若是因校内人员冲突引起,则应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思想疏导、矛盾化解工作,达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师生合法权益的目的。
(七)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做到制度健全、组织严密、物资充裕、保障有力。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小组”
组 长:黄军伟史若延
副组长:马科杨平勇岳永晓 杨根伍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
(二)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上传下达,并组织力量实施学校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任务。
(2)加强后勤应急保障工作,做好生活物资的供应和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保证师生饮食、水电、运输的安全和正常供应。
(3)对后勤管辖的经营场所(如餐厅、校园超市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同时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汇报并协助处理。
(4)在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对有关事项进行处理。
五、信息报告程序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现场人员或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汇报→后勤应急工作小组向学校分管领导和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积极做好事件的处置工作。
六、时间要求
(1)工作日上班时间,遇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小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应急小组其他相关成员被告知后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
(2)节假日和休息时间,遇有突发公共事件,后勤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应急小组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被告知后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
七、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的处置
1.报告程序:在向后勤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火灾事故的同时,要具体准确地汇报事故现场的方位、火情、着火原因,以便供领导决策是否需报火警(电话119)。
2.组织灭火:①迅速组织本部门值班人员及职工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主要配合校保卫处开展扑救工作;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则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②迅速通知楼寓管理科切断火灾事故区域的电源。③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后的衣物、棉被等。④现场领导要迅速组织师生逃生,逃生路径按畅通、就近、快捷通道撤离现场,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⑤动员和协助无关人员远离火场及校内区的固定消防栓,保持道路畅通,便于消防车辆驶入和消防人员抢险。
3.扑救方法:①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塑料制品、米面制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②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冲浇。③灭火器的使用说明详见灭火器上的标贴,操作方法是:拔去保险栓,握紧弹簧夹,将喷嘴对准火源。
4.注意事项: ①火灾事故重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工作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②火灾第一发现人应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和有关部门查明事故原因。③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④安排无关人员逃生时,应视现场情况掌握方法。⑤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二)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
1.报告程序:①发现情况后,及时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后勤应急工作小组及时向分管领导和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②及时与校医院领导和值班医师联系。③经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报告地方卫生防疫部门。
2.处置措施:①将中毒人员立即送往校医院或就近医院,无交通工具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请求救助。②管理人员封存现有食物并送样到有关部门检测,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食堂操作间及仓库等场所。③对住院的患者,立即组织陪护人员队伍,由应急工作小组安排本单位人员负责陪护,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到医院探视患者,以免影响治疗、秩序和思想情绪。对无需住院治疗的轻度患者,由后勤安排人员上门探视慰问。
④成立事故调查组,根据学校及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应急工作小组的安排,做好有关调查取证、救助及善后工作。
3.注意事项:①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擅自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②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指派人员会同有关班级辅导员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接待工作和安抚工作。③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做好食物中毒人员及有关学生的思想工作。④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学校院长办公室和宣传部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免报道失实。
(三)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置
1.报告程序:①一旦车辆发生安全交通事故,立即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后勤领导视情况向学校领导或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②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拨打122交通事故处警电话和保险公司电话。若是车辆发生着火或自燃现象且火势较大,则拨打119消防警。若有人员伤亡,立即拔打120急救电话。
2.处置办法:
①行车途中遇交通事故时的处置办法:驾驶员立即有序组织乘客下车,并及时疏散人群;驾驶员按上述报告程序,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立即拨打122交通事故处理电话。如有乘客受伤,及时与校医院或就近医院联系进行救治;拨打保险公司事故现场勘查电话95518,对事故现场勘察,以备事故理赔处理。
(2)行车途中遇火灾事故的处置办法:驾驶员立即有序组织乘客下车,并及时疏散人群;切断车上电源。如火势不大,立即用车上配备的灭火器灭火,若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消防警电话请求支援;驾驶员及时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后勤向学校有关领导和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若有乘客受伤,应及时与校医院或附近医院联系进行救治。
(四)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处置
1.报告程序:①一旦发现饮用水被污染,立即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向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②与校医院领导联系并通报情况。③经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报地方卫生防疫部门。
2.处置办法:①切断水源,立即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②提取水质样本,并组织送检,弄清污染源是来自校内还是来自校外供水系统。③与校内外各有关部门联系,组织调送清洁水源供应学生食堂,及时为师生提供安全的餐饮、供水服务。④若发现有因水污染而导致中毒的现象,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护理、慰问。⑤成立事故调查组,在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采取适当方式向师生说明情况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保持校园秩序和师生情绪的稳定。
(五)不明原因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处置
1.报告程序:①立即拨打校内维修值班电话“2968839”,查明停电原因,如短时间不能恢复供电,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后勤向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②能源保障科要立即查明停电原因,如是校内原因,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如是校外原因,应立即同电力部门联系,了解停电原因,协调督促尽早恢复供电。
2.处置办法:①能源保障科立即组织力量,全力以赴迅速查明停电原因。②如因校外原因造成停电,请求供电部门予以支持及尽快恢复供电;若是校内原因造成停电,立即组织力量突击抢修。③启用备用的发电设备,对食堂等重点部门及夜间路灯等公用设施供电,保证师生用水、用餐,为维护校园秩序、安全提供物质保障。
(六)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1.报告程序:①发现不稳定苗头或事件初发阶段,由事发区域的管理部门向后勤应急工作小组报告,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②事发阶段或紧急情况下,发现人或知情人第一时间向校园110报警(2968110)。
2.处置措施:①深入现场并利用各种渠道了解事发原因、意图,掌握主要带头人、组织者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②组织力量对学生公寓、教室开展排查,清除不健康的标语、横幅。③根据校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做好有关工作,完成学校所分配的任务。④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水电供应、物资供应等各方面的后勤保障服务。
八、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一)实行工作责任制。各责任部门要根据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将与本部门较密切的部分作为重点,反复认真组织学习。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各项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平时加强物资的配备、保存和检查,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实训,一旦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并严格按本应急预案执行。
(二)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发现、报告不及时,处置不得力而给国家、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校园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者,应追究其责任,追究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