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许昌日报】头版头题:许昌学院在创新与实干中突围

作者:罗校远 松召峰来源:《许昌日报》2015年11月12日头版头题 编辑:熊德兰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5-11-13

  【编者按】20151112日,《许昌日报》头版头题以《许昌学院在创新与实干中突围》为题对我校进行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许昌学院在创新与实干中突围

 

 

大学科技园内,一项项国际专利技术正在被申请,并赢来了资本的青睐;

黄河旋风车间内,一个个工艺难题被挂职锻炼的博士攻破,并带来了企业技术的变革;

充满活力的校园中,一个个校企合作行业学院成立,成为学校与地方互动互利的纽带;

……

近年来,许昌学院根植许昌这片热土,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地方全力支持高校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许昌学院完成了向“立地顶天”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华丽嬗变。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与“五型许昌”建设相得益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技术支持,赢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许昌模式”在全省打出了名气。

从顶层设计到精准落地

2002年,许昌学院由师范专科升本。经过升本后的不断探索、积累、提升,许昌学院实现了地方院校破茧化蝶的完美嬗变,迅速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富有特色的本科高校。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其办学成绩得到肯定。

然而,彼时,前路依然迷茫。教育的同质化,“培养的学生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学生不能培养”的尴尬,让“许昌学院人”开始了新的探索。面对地方高校“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局面,许昌学院寻求突围。

纲举则目张,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引导学校未来的发展。

2013年,许昌学院组织人员赴省外30余所高校考察,学习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研讨班,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等为学校指点迷津;召开专家咨询会,中科院院士申长雨等为学校把脉问诊;举行产学研对接会,地方行业企业负责人为学校出谋划策。

在学习、交流和思考中,许昌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想高度一致,顶层设计逐渐明确。更为可喜的是,学校的发展思路与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河南省转型试点高校。 

许昌学院洞烛先机,抢抓机遇,定位于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转型探索走在了同类地方院校前列。

顶层设计实现精准落地。学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明晰,“三个坚定不移”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坚定不移融入地方办学,坚定不移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坚定不移深化开放办学。学校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这是深入思考后的抉择,它使大学发展紧贴社会发展的脉搏,让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直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主战场。

“立足地方、突出应用,政府主导、校企互动,产教融合、创新引领”,许昌学院的转型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日前,省教育厅和许昌市人民政府已协商一致,省、市将共同支持许昌学院创建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

从寻求“外援”到本地协作

许昌学院的转型发展之路,与“五型许昌”的提出与实践不谋而合。许昌学院转型发展的思路一经确定,立即得到了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3125日,许昌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支持许昌学院建设应用科技大学动员大会,市委书记王树山在此次会议上表示:许昌市委、市政府今后将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许昌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要为许昌学院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使许昌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次大会上,许昌学院和许昌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年内,市政府将投入2亿元资金支持许昌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作为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还开启了校地人才共建的“双百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在5年时间内,许昌学院分批派选100名中层干部、高层次科研人员到许昌市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桥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许昌市委、市政府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分批选派100名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和专业水平的高层次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到许昌学院兼任教授,参与对口专业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研发平台建设等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双百工程’其实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双方有了了解彼此的机会。”许昌学院校地合作办公室主任郭超峰说,“原来,地方的企业眼里盯着外地的更高层次的科研院校,许昌学院则寻找更高端的企业。双方都忽视了,恰恰是身边的,才是最适合彼此合作的。”

作为首批“双百工程”成员,许昌学院教师、材料学博士武玺旺对此深有感触。当年,他被选派到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以前在学校搞科研,一线工作经验不足,理论与实效之间的互补,刚好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武玺旺说。当时,该公司金刚石触媒项目技术含量高,行业门槛高,项目长期无法大面积推广,一度处于半停产状态。武玺旺任触媒项目攻关小组组长后,带领触媒项目研发团队经过不断尝试、艰难攻关,终于破解难题,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许昌市对许昌学院的支持并没有停止。20141121日,许昌市委召开常委会,再次专题研究支持许昌学院建设发展,从多个方面给予许昌学院重点支持。明确将学校高层次人才纳入许昌市人才引进资助计划。支持校企合作,建设行业学院。在原有资金支持基础上,计划投入1.3亿元,其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连续投入5年,积极打造10个左右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许昌学院向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阔的空间,也为许昌学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曾说,许昌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得到了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地方全力支持高校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之路,为全省树立了典范。

从立足本地到着眼未来

许昌学院充分认识到了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之间的密切关系。“许昌学院的转型,并不是简单变换个名称,而是脱胎换骨的一次变革。”许昌学院党委书记说,“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是转型的立足点,得到地方支持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为此,许昌学院积极谋划建立“立地顶天”的学科专业,立地就是要接地气,掌握应用技术,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还要顶天,就是要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许昌学院立足许昌主导和优势产业,依托“接地气”的学科专业,发挥技术研发智力优势,为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的“编外智库”和“技术开发中心”。

为积极服务许昌和全国发制品产业的科技创新及转型升级,瑞贝卡学院联合合作单位,着力开展发制品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为发制品行业产品升级和管理创新提供支持。

学校与许继集团合作成立智能电网研发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瞄准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着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完成7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5项实用发明专利授权,为企业产业转型改造提供坚定的技术支撑。

学校联合百安粮油公司创办红薯深加工、五皮酥食品工业园项目。联合禹州紫烨红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获得中央财政100万元资金支持,依托项目平台,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一些前沿的技术也在被发现并投入使用。在许昌大学科技园内,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付华峰和其团队研发的无铬铝合金材料表面钝化液获得国际专利,因其环保、实用的特性,赢得了资本的青睐,目前,付华峰团队已经获得了1000万元本土企业的投资,新技术的推广指日可待。

一项项新技术,为许昌本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红利,并引发了行业的巨变。这整如如今的许昌学院,突围之后,如凤凰涅槃,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矫健地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不断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许昌学院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许昌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