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博物馆,每件展品都有温暖的故事。正是这些已经告别历史舞台的各类器具,在默默地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将走向何处……”3月26日,在许昌学院闻理路旁的樱花树下,一堂别具特色的思政课如约开讲,该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思政课教师朱志浩正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在学校樱花文化节期间,我们将课堂搬到户外,打造了一堂以‘文化自信视野下的青春选择’为主题的沉浸式思政课堂,通过教学空间的转变和文化自信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让同学们主动思考,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青年何为?”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许昌学院新闻中心主任钟伟平介绍说。
一条爆火的“马面裙”反映了什么?现场,该校思政课教师孙希芳分享的话题是从“新中式爆火”看青年的职业选择。她从传统服饰的创新现象,剖析“新中式”爆火的内在原因,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我想从同学们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入手,换个方式讲思政课,而在樱花树下开讲,对我来说是一场带着甜蜜花香的思想交流与分享。”孙希芳说。
这次活动的主讲人之一、洛阳古都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游美是许昌学院2003级校友,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博讲解和文旅工作。“我们为什么要考古、保护大遗址?这正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填补中华文明的空白,补史之缺,构建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架构和脉络,让中华文明真正矗立于世界之林。”这次她专门从洛阳回到母校,和同学们分享她的工作经历和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思考。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博物馆里的藏品并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我们青年人应该主动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史与传媒学院学生赵倩楠在听课后,不禁感慨,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
除了沉浸式思政课堂,该校课程中心还将通识美育课程也搬到了樱花树下。音乐、剪纸、插花……同学们直呼:这样的课程又美又浪漫!
“这首歌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用流行曲唱出了古诗意”,在《聆音拾乐——走进音乐的世界》课上,教师申璐莹带着同学们根据歌曲《上春山》的意境创编身势律动,课堂气氛热烈。她告诉同学们:“不要把音乐只作为一门获得学分的选修课,它其实是人生的必修课,走进音乐的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体验情感、找到自我。”
教育学院2022级学生王姚苏在课上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了自己创编的手势动作。她说:“美无处不在,樱花树下的美育课堂,让我在欣赏自然之美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也感受到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魅力。”
新闻链接: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295002866664341504455277